PAPO’A帕鉑候工所的老牆新生:水泥牆上的藝術壁畫

靜靜坐落於高雄駁二藝術特區的「PAPO’A帕鉑候工所」,是港邊一抹歲月留白,是鹽埕埔沉澱的記憶,亦曾是船員的避風港,而今蛻變為高質感藝文親子逆旅。1968年建成的候工室,見證港都風華,承載著港務人員的汗水與記憶,隨著時代更迭,老建築以新姿重生,在傳統與創新交織中,為旅人安放疲憊,靜享時光之美。

候工所的溫柔守護:水泥牆面的時光扉頁

「PAPO’A帕鉑候工所」是歷史中的一片扉頁,是港都歲月的凝結,一磚一瓦都吟頌著港都的故事,守護著這熙來攘往的港都夜語。候工所以新舊交織為主軸理念,悉心保留了原有的建築結構,勾勒出記憶中的時間印記,成為了港邊最溫柔的守護者。曾經是寂靜角落的斑駁水泥牆,在候工所的守護中,從灰白的被遺忘的角落,成為藝術家揮灑創意的畫布,在藝術家的巧手中煥發出全新的生命,在駁二藝術特區的藝文氣息中重獲新生。

3D壁畫的超時空對話:駁二藝術特區的新地標

過去作為港邊載送貨物的西臨港線鐵道,保留過去線路,如今成為高雄的水岸輕軌,貫穿駁二藝術特區。3D地景藝術家蘇家賢(圖龍),透過平面透視圖法,精彩運用三度空間的視覺效果,連結過去,更展望未來,打造專屬駁二的超時空壁畫〈車站〉,除了視覺角度不同所帶來的列車速度感與空間感外,高雄地景龍虎塔、捷運蜜柑站長、作為寵物友善城市的毛小孩也入於畫作中外,更細膩的將自然風景結合,呈現知性與感性交織。牆的另一面,則以往昔高雄重工業為意象,打造〈鋼鐵工人〉壁畫,科技感十足的超大巨人壁畫,彷彿在鋼鐵工廠裡即將完工,「鋼鐵工人」刻畫立體,逼真恆趣。在候工所的溫柔守護下的水泥外牆,變身成為了遊客駐足的新景點。

港都的流動藝境:藝術的詩意對話

生動活潑的藝術壁畫,與周邊廣場的裝置藝術相互呼應,共同構築成一個流動的藝術場域、一抹流動的藝術風景。以現代的語彙,詮釋著港都的過去與未來,它們如同廣場上的詩句,敘事交織,以抽象的造型,引發人們對城市空間的思考;以繽紛的色彩,為城市增添一抹亮麗,共同譜寫著一首屬於港都的詩歌。

從〈鋼鐵工人〉到〈車站〉壁畫,不僅是候工所牆上的風景,是時光的定格,更是港都靈魂的具象。來到「PAPO’A帕鉑候工所」,棲身於歷史的懷抱,彷彿踏入一場跨越時空的旅程,在光影流轉間,觸摸到那份帶點粗獷卻如暖陽般溫潤的港都歷史。漫步此間,在藝術的浸潤中,乘著時間的雙翼,飛越文藝的邊界,是視覺盛宴,亦是一道心靈的洗禮,更在旅途中,找到自己安放的舒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