候工室歷史
帕鉑候工所:高雄港邊的時光旅店
高雄港畔、鹽埕埔街區一隅,由高雄港候工室蛻變而成的「PAPO’A帕鉑候工所」靜靜佇立,過去是港工登船上工前的休憩之所,而今搖身成為全新港岸藝文親子旅店。斑駁的牆面,是歲月的留聲機,低吟著港都的滄桑變幻,訴說著百年的歷史故事,在歲月中流淌,在風華中閃耀,承載著港都的潮起、潮落,敘寫著專屬港都風情的搖曳詩篇。
哨船頭的詠嘆:港都的跨時代交響
哨船頭,是港都的搖籃曲,更是一曲古老的船歌。海風輕拂,吹皺一片粼光,夕陽西下,將港灣染成閃閃金黃,輕聲吟唱著這座港都的朝代風華。高雄港,古稱打狗港,原為平埔族西拉雅族中Makatao族的駐地。昔日,漁船在此搖曳,商船於此穿梭,外國的帆船亦曾在此停泊。17世紀,烏魚汛的季節,船隻如織,打狗港逐漸發展成為重要漁場。19世紀,高雄港開闢為國際貿易港口,正式設立海關,成為臺灣四大通商口岸之一。外商紛紛在此設立商館,貿易往來頻繁。日治時期,打狗港正式築港,前後進行三次築港工程,隨著糖業的興盛與縱貫鐵路的開通,高雄港成為南部出口重鎮。從小小漁村至今,更躍升為全臺最大國際港埠、亞太地區首座生態港灣,跨世紀譜出一曲華麗的時代交響。
歲月裡的低吟淺唱:從哨船頭到鹽埕埔的繁華夢
若將高雄港比作一幅畫卷,「PAPO’A帕鉑候工所」所在的「鹽埕埔」便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,宛如一場海風吹拂下的城市對話,共同書寫著這座城市的歷史。「鹽埔曉鷺」,這片曾是鹽田澤國的土地,清晨的南國朝陽照耀著鹽田,白鷺翱翔其上,白茫一片,歲月靜好,沉謐而悠遠。「帕鉑候工所」所在瀨南街,即以過去全臺最大產量之瀨南鹽場命名。日治時期,一場築港工程,翻轉了這片土地的命運。港口設施林立,倉庫櫛比鱗次,一幢幢洋樓拔地而起,成為洋溢著摩登氣息的商圈,行政機關、商賈紛紛在此落腳,為這座新興城市注入蓬勃生機,孕育出新扉頁。鹽埕埔,在變革的浪潮中,由片片鹽田蛻變為高雄的璀璨明珠,照亮了無數個港都的夜晚。這片昔日曾因港口而繁華的土地,如今雖褪去幾分濃艷,卻仍留存著昔日傲骨。市場巷弄、復古老屋,過往的輝煌與風采,皆在歲月裡低吟淺唱。
鹽埕舊夢:港區帕鉑的留白新生
坐落於高雄港區內的「PAPO’A帕鉑候工所」,是鹽埕埔一隅最深沉的記憶,見證了高雄港的喜樂與哀愁,更是港都畫布中,濃筆中的一抹留白。建於1968年的候工室,在港口船舶如巨龍蜿蜒的時代風華裡,作為港務局船員技工登船上工前,等候與休憩的場所,後期改為高雄港務局員工宿舍,是港工的避風港,溫暖每雙辛勞的雙手、擁抱每個揮汗的背影,為其遮風擋雨。隨著時代的巨輪滾滾向前,在港區轉型的時代座標裡,候工室以半世紀的風采,完成了它的使命,褪去歲月的塵埃,光榮退役。2021年,色彩暈染這抹留白,歷經3年整建,「PAPO’A帕鉑候工所」傳承老建築歷史,注入現代設計,讓傳統與創新於此交織,以嶄新的姿態、成為全新港岸藝文逆旅,為每位旅人的心,安適好最佳歸屬,細細品味雋永的美妙時光。
老屋新韻:高質感的時光品味
「PAPO’A帕鉑候工所」是歷史中的一片扉頁,一磚一瓦都訴說著港都的故事。原始的水泥外牆、灰階大理石、經典磨石地板,搭配直立式馬賽克磚、木紋和蛇紋大理石點綴,原有水泥牆柱上的凹痕,是歲月的雋刻,復古的櫥櫃擺設,古銅色的老派時尚,彷彿穿越時空,回到那個船舶穿梭、港口繁忙的年代。歲月的痕跡,巧妙地將老建築的原始風貌與時尚元素融合,打造出溫暖質感的空間品味。「帕鉑候工所」如同一顆璀璨明珠,鑲嵌在這座古老的城市項鍊上,感受歲月的沉澱,同時,更窺見城市的未來。
安藤忠雄曾言:「當『留白』裡引入光線、微風,空間就會注入生命。」在歷史見證下完美轉身的港務局候工室,在留白的時空裡,引入了港都的艷陽詩篇、海岸的微風低語、「PAPO’A帕鉑候工所」的質感溫潤空間,是旅人的休憩之所,更是尋根溯源的文化場域,希望與重生的讚歌。「帕鉑」,以臺語「鼓掌」(hah-pho̍k-á)諧音命名,以掌聲為過去的繁華喝采,為未來的嶄新詩篇鼓舞,更為此刻到來的你,細細道來這一場美好的老屋新韻的時光品味。